中國網5月6日訊(記者 張艷玲)暮春時節,浙江省遂昌縣排前村翠竹掩映、茶園蔥郁。村民雷大姐忙了一上午農活兒,走進家門擰開水龍頭,清冽如甘泉般的自來水嘩啦啦地流了出來。如今,越來越多和雷大姐一樣的農民喝上了“放心水”“省心水”。
2023年,水利部提出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3”就是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大力推進集中供水規模化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小型供水工程規範化建設和改造,“1”就是積極推進縣域統管和專業化管護。經歷兩年多的探索和努力,這一建設管護模式已在全國多地開花,結出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4%、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65%,近半縣域實現了農村供水縣域統管。
全面推行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是推動農村供水高品質發展的實施路徑。讓廣大農民實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是水利部門的承諾。
依託充足水源、建設大水廠、鋪設大管網,山東88個縣全域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平原區全覆蓋;累計建設骨幹水廠136座,新增覆蓋人口 947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 99.6%。
河南依託“八橫六縱”水網主框架,安徽依託引江濟淮工程,兩年間用優質地表水源置換不穩定地下水源,讓4600萬農村人口喝上優質地表水,解決了豫北地下水超採和皖北飲水型氟超標問題,降低了水處理成本。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祝雲憲介紹,河南搶抓現代水網建設機遇,謀劃6座大中型水源工程,形成多水源互補聯供網路,新建64座規模化水廠,鋪設2.67萬公里供水管網,形成“城鄉互通、區域互聯”的供水格局。
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構建城鄉一體供水新格局,實施自來水廠擴建和管網建設工程,建成城鄉供水管網724.4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規模化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均達100%。
在山丘區和人口分散地區,規範的小型供水工程兜牢農村供水底線。2023年,時任浙江省省長的王浩到遂昌縣下訪接訪,遂昌縣人大代表、三仁鄉排前村黨支部書記雷月新反映喝好水難的問題。“王浩聽完後,當即表示要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單村水站改造提升。”雷月新回憶道。浙江由此開展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動,推動8828座單村水站改造,受益人口242萬。通過覆蓋替代、新建改建、鞏固提升,實施縣域統管,浙江農村供水做到不落一戶一人。
全力推進小水窖退出是貴州水利人的努力方向。“通過實施骨幹水源、水網連通、規模化供水工程和山塘改造建設,直飲水窖水的農村人口數量大幅減少,小水窖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貴州省水利廳副廳長張淵説。
在水利部推動下,各省級農村供水高品質發展規劃全部印發,將“3+1”標準化建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設和管護模式體現在規劃裏,覆蓋全部農村供水人口。
浙江松陽縣四都鄉榔樹村是民宿村。2024年9月,四都鄉榔樹供水站提升改造完工,解決了旅遊旺季供水不足問題。負責榔樹供水站的縣級統管員陳李峰隔兩天就到供水站巡查,用農村供水智慧管護APP,巡查路線、故障處理等功能一應俱全。“讓街坊鄰居喝上放心水、幸福水是我工作的動力!”陳李峰説。
松陽縣是浙江單村水站改造提升試點,堅持建管用並重。“我們建成農村供水運維中心,實現對單村水站的遠端控制、數據監測和視頻監控,提升工程長效管護水準。”松陽縣水利局局長陳增偉介紹,縣水務發展投資集團公司組建統管員、協管員和應急搶修隊伍,對單村水站統一管護,實現管護主體專業化。
農村供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水利部按照“建好更要管好”理念,大力推進近半縣域實現農村供水統一管理、統一監測、統一運維、統一服務。
2024年,吉林省德惠市將農村供水統管中心改制為農村自來水公司,全市372處集中供水工程全部收回企業統管,統一設施管理、資源調配、水費標準、服務承諾,逐步建成農村供水保障體系。
“我們壓實行業監管、專業統管、屬地協同責任,強化農村供水縣級統管,提升供水服務能力。”浙江省水利廳廳長李銳介紹,全省以縣為單元分片分區設置服務網點,構建農村供水2小時服務圈,很多地方已實現30分鐘、1小時速達。截至 2024年底,浙江省農村供水縣級統管全覆蓋,其中76%的縣(市、區)實現縣級城鄉水務統管。
為讓群眾喝上放心水,河南編制相關手冊,60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統管,80%規模化工程實現標準化管理。同時,實行農村供水限時服務承諾制,建立問題處置機制,提升供水服務品質和管理水準。
守護農村供水工程成果,落實維修養護資金是關鍵。“近兩年,中央財政每年安排30億元左右,帶動地方加大投入,支援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維修養護,今年還將完成5萬多處養護任務。”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二級巡視員張學進説。
2023年以來,北京累計下達中央水利發展資金3971萬元,市級水務改革發展資金3621萬元,用於農村供水設施維修養護;2024年,浙江落實小型供水工程管護經費約5億元,其中財政補助3.14億元……各地完善投入機制,保障農村供水工程穩定運作。
我國農村供水條件差異大,找到“清潔足量水源”和打通“最後一公里”,需要政策、資金、工程、技術支援,更需要創新精神。
各地在農村供水改革創新中,以數字驅動、智慧賦能為著力點。北京、吉林、浙江等9省(區、市)建成農村智慧供水省級平臺,709個縣域平臺、230個數字孿生農村供水工程實現水量、水壓等參數線上監測,設施設備實時監控、遠端操作,動態監測、實時預警。
各地還開展技術創新,確保群眾“喝得好”。走進浙江麗水市遂昌縣湖山水廠,一處嶄新的膜處理設施引人注目。“作為山區縣,汛期水源濁度變化大、常規膜處理工藝運維不便。”遂昌縣水利局局長吳樟根説。遂昌縣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研發新質零碳膜凈水工藝,實現極端天氣下水質濁度穩定達標,該技術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在山東,規模化水廠推廣膜處理、活性炭等深度處理工藝,濱州、東營、德州等市整建制實現飲用水深度處理,向“優質水”提升。
各級水利部門通過機制創新、改革攻堅,開啟農村供水發展新篇章。2017年7月,《福建省城鄉供水條例》頒布實施,為當地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提供法律保障。“我們完善頂層設計,出臺9個配套政策制度,建立農村供水政策體系。”福建省水利廳副廳長張麟蟄介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紹。福建堅持政府、市場兩手發力,累計投入459億元,解決融資難問題。
為推進單村水站改造提升,浙江通過多種方式落實建設改造資金;會同自然資源部門保障水站用地、提高審批效率;協同電力部門推進電網延伸,通電率達100%。
今年,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和《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水利部將加快健全農村供水保障體系,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努力奮鬥!”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副司長周雙説。
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正加速推動農村供水高品質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護航。
最近,随着我市逐渐增多的一户一表水表改造项目,一些用户反映他们的水表出现了“自转”的现象。在过去,大家共用一个总表时,如...
居民用水管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震动,并产生噪音,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不便。尽管引起震动噪音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可以概括为以下...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
防冻保暖是确保用水设备在寒冷天气中正常运行的关键措施。以下是开云网站常用几种常见的防冻方法:关闭水表前阀门、打开后水龙头...